獲取試驗方案?獲取試驗報價?獲取試驗周期?
注意:因業務調整,暫不接受個人委托測試望見諒。
D-二聚體定量檢測是臨床常用的實驗室檢查項目,主要用于評估纖維蛋白溶解系統的活性。以下是對該檢測的詳細解析:
一、D-二聚體的基本概念
- 定義:D-二聚體是纖維蛋白在纖溶酶作用下分解產生的特異性降解產物,反映繼發性纖溶活性。
- 生理意義:體內血栓形成后,纖溶系統激活,纖維蛋白被降解生成D-二聚體,其水平升高提示血栓形成及溶解過程。
二、檢測原理與方法
- 常用檢測方法:
- 免疫比濁法:自動化程度高,快速(15-30分鐘),適用于急診。
- ELISA:靈敏度高,但耗時較長,多用于科研。
- 化學發光法:高靈敏度和特異性,逐漸成為主流。
- 試劑盒組成:
- 包被抗D-二聚體抗體的磁微粒或乳膠顆粒。
- 校準品、質控品、緩沖液、顯色底物(如ELISA)等。
三、臨床應用
- 排除診斷:
- 靜脈血栓栓塞癥(VTE):如深靜脈血栓(DVT)、肺栓塞(PE)。陰性的D-二聚體(結合低臨床概率)可排除診斷(敏感度>95%)。
- DIC(彌散性血管內凝血):動態監測D-二聚體水平輔助診斷(ISTH評分系統)。
- 輔助診斷:
- 主動脈夾層、惡性腫瘤相關血栓、妊娠并發癥(如子癇前期)。
- 預后與監測:
- 抗凝治療(如華法林、新型口服抗凝藥)效果評估。
- 術后或重癥患者血栓風險監測。
四、操作流程與注意事項
- 樣本要求:
- 采集:枸櫞酸鈉抗凝血漿(藍帽管),避免溶血或脂血。
- 處理:離心3000rpm×15分鐘,2小時內完成檢測或-20℃保存。
- 干擾因素:
- 假陽性:類風濕因子、高膽紅素血癥、溶血、炎癥狀態(如感染、手術創傷)。
- 假陰性:血栓形成早期(<24小時)、抗凝治療(如肝素)、檢測方法靈敏度不足。
- 質量控制:
- 每日運行室內質控(正常/異常值)。
- 參與室間質評(EQA)確保結果可比性。
五、結果解讀
- 參考范圍:通常<0.5 mg/L FEU(纖維蛋白原當量單位)或<500 ng/mL,不同試劑廠商可能差異較大。
- 升高意義:
- 血栓性疾病(VTE、DIC、卒中)。
- 非血栓疾病:感染、腫瘤、妊娠、肝硬化、老年人(年齡相關性升高)。
- 陰性預測值:在低/中臨床概率患者中,陰性結果可有效排除急性VTE。
六、局限性及進展
- 局限性:
- 特異性較低,不能單獨確診血栓。
- 老年患者及住院患者的基線水平較高,需調整cut-off值。
- 最新進展:
- 高敏檢測:提高對微小血栓的檢出率。
- COVID-19相關凝血病:D-二聚體顯著升高提示重癥風險。
- 個體化cut-off值:根據年齡調整(如>50歲:年齡×10 μg/L)。
七、總結
D-二聚體檢測是血栓性疾病排除診斷的重要工具,需結合臨床評估(如Wells評分)、影像學檢查(超聲、CTA)綜合判斷。在質量控制及干擾因素排除的基礎上,其陰性結果具有高臨床價值,而陽性結果需進一步鑒別病因。未來趨勢指向更精準的檢測方法和個體化參考范圍的應用。
實驗儀器
測試流程

注意事項
1.具體的試驗周期以工程師告知的為準。
2.文章中的圖片或者標準以及具體的試驗方案僅供參考,因為每個樣品和項目都有所不同,所以最終以工程師告知的為準。
3.關于(樣品量)的需求,最好是先咨詢我們的工程師確定,避免不必要的樣品損失。
4.加急試驗周期一般是五個工作日左右,部分樣品有所差異
5.如果對于(D二聚體定量檢測試劑檢測)還有什么疑問,可以咨詢我們的工程師為您一一解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