獲取試驗方案?獲取試驗報價?獲取試驗周期?
注意:因業務調整,暫不接受個人委托測試望見諒。
蛋白質檢測是生物化學、分子生物學和臨床醫學中常用的實驗技術,用于定量或定性分析樣品中的蛋白質含量或種類。以下是蛋白質檢測的常用方法、步驟和應用場景的概述:
一、常用檢測方法
-
比色法(Colorimetric Assays)
- Bradford法:基于考馬斯亮藍染料與蛋白質結合后顏色變化(藍色),最大吸收峰在595 nm。靈敏度高,但易受去污劑(如SDS)干擾。
- BCA法(Bicinchoninic Acid):銅離子在堿性條件下被蛋白質還原,與BCA試劑反應生成紫色復合物,檢測562 nm吸光度。適合含去污劑的樣品。
- Lowry法:結合雙縮脲反應和Folin-酚試劑,靈敏度高但步驟繁瑣,易受多種物質干擾(如Tris緩沖液)。
-
紫外分光光度法
- 利用蛋白質中酪氨酸、色氨酸在280 nm處的吸光度(A280)直接定量。快速但受核酸或其他雜質干擾,需高純度樣品。
-
ELISA(酶聯免疫吸附試驗)
- 通過抗原-抗體特異性結合,結合酶標記的二抗催化底物顯色,用于定量特定蛋白質(如細胞因子、疾病標志物)。
-
Western Blot(蛋白質印跡)
- 電泳分離蛋白質后轉膜,用特異性抗體雜交檢測目標蛋白,兼具定性和半定量功能。
-
質譜分析
- 高精度鑒定蛋白質種類、修飾和結構,常用于蛋白質組學研究。
-
熒光/化學發光法
- 使用熒光染料(如SYPRO Ruby)或化學發光底物標記蛋白質,靈敏度極高。
二、檢測步驟(以Bradford法為例)
- 樣品制備:裂解細胞或組織,離心去除碎片,收集上清液。
- 標準曲線制作:用已知濃度的標準蛋白(如BSA)梯度稀釋,與試劑反應后測吸光度。
- 樣品檢測:將待測樣品與Bradford試劑混合,室溫靜置2-5分鐘。
- 吸光度測定:在595 nm波長下讀取吸光度值,通過標準曲線計算樣品蛋白濃度。
- 數據分析:排除異常值,計算平均值和標準差。
三、應用場景
-
生物醫學研究
- 細胞或組織中總蛋白定量(如細胞裂解液濃度標準化)。
- 目標蛋白表達水平分析(如Western Blot前確保上樣量一致)。
-
臨床診斷
- 血液/尿液中的蛋白質檢測(如尿蛋白檢測用于腎臟疾病篩查)。
- 腫瘤標志物(如PSA、CEA)的定量分析。
-
食品工業
- 食品中蛋白質含量測定(如牛奶、肉類制品的質量控制)。
-
藥物開發
- 藥物對蛋白質表達的影響評估(如靶點蛋白的調控分析)。
四、注意事項
-
避免干擾物質
- 去污劑(SDS、Triton)、還原劑(DTT)或高鹽緩沖液可能影響檢測結果,需選擇兼容的方法(如BCA法對SDS耐受性較好)。
-
標準化操作
- 同一實驗中需使用同一種標準蛋白(如BSA或目標蛋白本身)。
- 確保樣品與標準蛋白的氨基酸組成相似,以減少誤差。
-
樣品保存
- 長期保存需分裝后置于-80°C,避免反復凍融導致蛋白質降解。
-
質量控制
- 每次實驗設置空白對照(不含蛋白的緩沖液+試劑)。
- 重復測定至少3次以提高準確性。
五、常見問題
- 結果偏高:可能因核酸污染(A280法)或存在還原性物質(Lowry法)。
- 結果偏低:蛋白質未完全溶解或發生沉淀,需優化裂解條件。
- 標準曲線線性差:檢查標準品是否變質或稀釋是否準確。
根據具體需求(如靈敏度、樣本類型、設備條件)選擇合適的檢測方法,并結合預實驗優化條件,可顯著提高檢測準確性。
實驗儀器
測試流程

注意事項
1.具體的試驗周期以工程師告知的為準。
2.文章中的圖片或者標準以及具體的試驗方案僅供參考,因為每個樣品和項目都有所不同,所以最終以工程師告知的為準。
3.關于(樣品量)的需求,最好是先咨詢我們的工程師確定,避免不必要的樣品損失。
4.加急試驗周期一般是五個工作日左右,部分樣品有所差異
5.如果對于(蛋白質(PRO)檢測)還有什么疑問,可以咨詢我們的工程師為您一一解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