獲取試驗方案?獲取試驗報價?獲取試驗周期?
注意:因業務調整,暫不接受個人委托測試望見諒。
血小板計數檢測是評估血液中血小板數量的重要檢查,以下是其關鍵點的分步解釋:
1. 血小板的基本功能
- 止血與修復:血小板在血管損傷時聚集形成血栓,防止出血,并促進血管修復。
2. 檢測方法
- 靜脈采血:通過自動化血液分析儀檢測,通常包含在全血細胞計數(CBC)中。
- 注意事項:
- 抗凝劑干擾(如EDTA可能導致假性減少)。
- 大血小板或聚集需人工鏡檢確認。
3. 正常參考范圍
- 成人:150-450×10?/L(或15萬-45萬/微升)。
- 兒童/孕婦:范圍可能略有不同(如孕婦可能生理性降低至100-300×10?/L)。
4. 臨床適應癥
- 血小板減少癥(<150×10?/L):
- 癥狀:瘀斑、鼻出血、牙齦出血,嚴重時內臟出血。
- 病因:
- 生成減少(再生障礙性貧血、化療)。
- 破壞增加(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、藥物反應)。
- 分布異常(脾功能亢進)。
- 血小板增多癥(>450×10?/L):
- 癥狀:血栓風險增高(如深靜脈血栓)。
- 病因:
- 原發性(骨髓增殖性疾病,如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癥)。
- 繼發性(感染、缺鐵、術后反應)。
5. 結果解讀與干擾因素
- 假性減少:
- EDTA抗凝劑導致血小板聚集。
- 采血不當或標本溶血。
- 假性增多:
6. 處理策略
- 血小板減少:
- 輕度無癥狀:觀察,避免外傷。
- 重度或有出血:輸注血小板、糖皮質激素、免疫球蛋白。
- 血小板增多:
- 繼發性:治療原發病(如抗感染、補鐵)。
- 原發性:抗血小板藥(阿司匹林)或降細胞治療(羥基脲)。
7. 特殊人群注意事項
- 孕婦:生理性減少需與妊娠期血小板減少癥鑒別。
- 兒童:病毒感染后可能短暫減少(如ITP)。
- 老年人:警惕藥物影響(如肝素、抗生素)。
8. 動態監測與患者教育
- 監測:術后、化療患者需定期復查。
- 教育:
- 血小板減少者避免劇烈運動、使用軟毛牙刷。
- 血小板增多者注意血栓征兆(胸痛、下肢腫脹)。
總結
血小板計數異常需結合臨床表現、病史及輔助檢查綜合判斷。遇到臨界或矛盾結果時,重復檢測或人工復核至關重要。及時識別和處理可顯著降低出血或血栓風險。
實驗儀器
測試流程

注意事項
1.具體的試驗周期以工程師告知的為準。
2.文章中的圖片或者標準以及具體的試驗方案僅供參考,因為每個樣品和項目都有所不同,所以最終以工程師告知的為準。
3.關于(樣品量)的需求,最好是先咨詢我們的工程師確定,避免不必要的樣品損失。
4.加急試驗周期一般是五個工作日左右,部分樣品有所差異
5.如果對于(血小板計數檢測)還有什么疑問,可以咨詢我們的工程師為您一一解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