獲取試驗方案?獲取試驗報價?獲取試驗周期?
注意:因業務調整,暫不接受個人委托測試望見諒。
荷電保持能力與容量恢復能力是評估二次電池(如鋰離子電池、鉛酸電池等)性能的重要指標,尤其在新能源汽車、儲能系統等領域應用廣泛。以下是關于這兩項檢測的詳細解析:
一、荷電保持能力檢測
1. 定義
荷電保持能力(Charge Retention)指電池在特定條件下儲存一定時間后,剩余容量與初始容量的比值,反映電池的自放電特性。
2. 檢測方法
- 測試步驟:
- 將電池充滿電(SOC 100%)。 2 在標準溫度(如25℃±2℃)或高溫(如45℃)下靜置,時間根據標準設定(如7天、28天)。
- 測量靜置后的剩余容量,計算保持率: 荷電保持率(%) = (剩余容量 / 初始容量) × 100%。
- 參考標準:
- 國標GB/T 31486:要求鋰離子電池常溫靜置28天后,容量保持率≥85%。
- 國際標準IEC 61960:對自放電率和儲存性能有詳細規定。
3. 影響因素
- 材料特性:正負極材料的穩定性(如三元材料 vs. 磷酸鐵鋰)。
- 電解液:分解副反應導致的自放電。
- 溫度:高溫加速自放電,如45℃下自放電率可能翻倍。
二、容量恢復能力檢測
1. 定義
容量恢復能力(Capacity Recovery)指電池經過循環使用或極端條件(如高低溫、過放)后,通過特定充放電程序恢復至初始容量的能力。
2. 檢測方法
- 測試步驟:
- 對電池進行老化處理(如500次充放電循環,或高溫/低溫存儲)。
- 執行恢復性充放電(如小電流慢充、深度充放電激活)。
- 測量恢復后的容量,計算恢復率: 容量恢復率(%) = (恢復后容量 / 初始容量) × 100%。
- 參考標準:
- 國標GB/T 31485:要求循環壽命測試后,容量恢復率≥90%。
- 行業實踐:動力電池通常要求循環1000次后容量≥80%。
3. 影響因素
- 電極結構穩定性:如石墨負極的SEI膜破損會導致不可逆容量損失。
- 電解質分解:副反應生成物阻塞鋰離子通道。
- BMS管理策略:過充/過放保護是否觸發。
三、檢測設備與流程
-
設備需求:
- 充放電測試儀(如Arbin、新威)。
- 恒溫恒濕箱(模擬儲存環境)。
- 數據采集系統(記錄電壓、電流、溫度等)。
-
典型流程:
- 預處理:電池活化(3次充放電循環)。
- 基礎測試:測量初始容量(0.5C放電至截止電壓)。
- 儲存/老化階段:按標準條件靜置或循環。
- 恢復測試:執行恢復程序后再次測量容量。
四、實際應用與改進方向
- 應用場景:
- 新能源汽車:確保車輛長期停放后仍可啟動。
- 儲能系統:保障電網調峰時的能量可用性。
- 改進措施:
- 材料優化:使用低自放電正極材料(如LiFePO?)。
- 工藝改進:提升電極涂布均勻性,減少微短路風險。
- 管理策略:優化BMS算法,避免過放導致不可逆損傷。
五、常見問題與解決方案
- 荷電保持率低:
- 原因:電解液分解、隔膜微短路。
- 解決:改進封裝密封性,采用更穩定的電解液添加劑(如VC)。
- 容量恢復困難:
- 原因:電極粉化、活性鋰損失。
- 解決:引入預鋰化技術,優化充放電截止電壓。
通過系統檢測與改進,可顯著提升電池的長期可靠性和使用壽命,滿足高標準的應用需求。
實驗儀器
測試流程

注意事項
1.具體的試驗周期以工程師告知的為準。
2.文章中的圖片或者標準以及具體的試驗方案僅供參考,因為每個樣品和項目都有所不同,所以最終以工程師告知的為準。
3.關于(樣品量)的需求,最好是先咨詢我們的工程師確定,避免不必要的樣品損失。
4.加急試驗周期一般是五個工作日左右,部分樣品有所差異
5.如果對于(荷電保持與容量恢復能力檢測)還有什么疑問,可以咨詢我們的工程師為您一一解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