注意:因業務調整,暫不接受個人委托測試望見諒。
納米粒子平均粒徑檢測技術及應用分析
一、檢測樣品 本次檢測樣品為實驗室合成的三種納米材料:二氧化硅納米顆粒(SiO?)、氧化鋅納米顆粒(ZnO)及金納米顆粒(Au)。樣品制備采用溶膠-凝膠法(SiO?)、水熱法(ZnO)和化學還原法(Au),經離心純化后分散于去離子水中形成穩定懸浮液。
二、檢測項目
三、檢測方法
動態光散射法(DLS) 通過檢測納米粒子布朗運動引起的散射光強度波動,利用Stokes-Einstein方程計算流體力學直徑。該方法適用于1-1000 nm粒徑范圍的液態分散體系檢測。
掃描電子顯微鏡法(SEM) 采用場發射掃描電鏡在20 kV加速電壓下觀察納米粒子形貌,通過ImageJ軟件對200個以上粒子的投影直徑進行統計分析,獲得幾何平均粒徑。
四、檢測儀器
激光粒度分析儀(Malvern Zetasizer Nano ZS) 配備633 nm He-Ne激光器,散射角設置為173°,溫度控制精度±0.1℃,支持動態光散射與靜態光散射聯用技術。
場發射掃描電子顯微鏡(FEI Nova NanoSEM 450) 配置二次電子探測器,分辨率達1.0 nm@15 kV,配合低真空模式實現非導電樣品直接觀測。
五、檢測結果分析 DLS檢測顯示三類樣品的平均粒徑分別為:SiO?(68.5±2.3 nm)、ZnO(42.1±1.8 nm)、Au(15.6±0.9 nm)。SEM測量結果與DLS數據偏差小于8%,證實樣品具有良好單分散性。PDI值均低于0.15,符合ISO 22412標準對單分散體系的判定要求。
六、技術應用 精確的粒徑檢測為納米材料在藥物遞送、催化反應和光學器件等領域的應用提供關鍵參數支持。建議對高濃度樣品(>1 mg/mL)采用離心稀釋預處理,避免多重散射效應影響DLS測試精度。
關鍵詞:納米粒子,粒徑分析,動態光散射,電子顯微鏡,材料表征
1.具體的試驗周期以工程師告知的為準。
2.文章中的圖片或者標準以及具體的試驗方案僅供參考,因為每個樣品和項目都有所不同,所以最終以工程師告知的為準。
3.關于(樣品量)的需求,最好是先咨詢我們的工程師確定,避免不必要的樣品損失。
4.加急試驗周期一般是五個工作日左右,部分樣品有所差異
5.如果對于(納米粒子平均粒徑檢測)還有什么疑問,可以咨詢我們的工程師為您一一解答。
上一篇: 智能告警終端檢測
下一篇: 部分負荷運行制冷檢測